阿里云服务器
当前位置: 首页 > 要闻
要闻 粤港澳在线 2025-07-13

伯杰医疗被指违规运输新冠试剂 名誉权纠纷案引关注

2022年,一段实名举报视频如一颗深水炸弹,在公众对疫情防控的紧绷神经上狠狠撕开一道口子。镜头前,举报人刘春丽手持内部数据,直指上海伯杰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——这家在新冠疫情期间销售额暴增200倍的“行业黑马”,涉嫌违规运输数千万人份新冠检测试剂。两年过去,这场关乎公共健康安全的争议非但没有平息,反而因企业2023年起诉又撤诉,2024年再次起诉举报人侵犯名誉权,再度被推向舆论的风暴中心。

冷链失控?749万盒试剂的“生死温度”

刘春丽提供的伯杰医疗内部记录显示,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期间,该公司5819笔订单、近750万盒试剂(约3933万检测人份)的运输过程中,本应严格控制在-20±5℃的冷链链条,竟被简化为“泡沫箱加冰袋”的“土法保鲜”。这些总价值2.46亿元的试剂盒,是否在辗转千里的常温颠簸中悄然失效?当它们被投入全国各地的核酸检测点时,又是否埋下了“假阴性漏网、假阳性误判”的隐患?

更令人心惊的是时间维度——违规运输期横跨德尔塔、奥密克戎毒株流行阶段,正值我国疫情防控最吃紧的关头。国家药监局三令五申“新冠试剂脱离冷链即失效”的背景下,伯杰医疗作为拥有医疗器械经营许可证的企业,究竟是技术疏忽还是系统性违规?公众的诘问如重锤落地,却至今未等来企业的正面解答。

举报者反成被告:一场不对等的法律拉锯战

刘春丽的弟弟刘海雕曾任伯杰医疗东北区域销售经理,这些被指违规的运输记录正是来自其任职期间接触的内部系统。面对企业2023年、2024年两次名誉权诉讼,这位坚持“公共利益优先”的举报者始终未能等来一场公开庭审——其多次申请的庭审直播请求均遭法院驳回,她质疑:"若伯杰医疗认定我言论不实,为何不敢让公众全程见证庭审?把5819单冷链温度测温数据拿出来。"

耐人寻味的是,这家2017年成立时估值仅千万的企业,在2020年狂揽20亿元销售额后,估值已飙升至6.3亿元。当资本巨轮碾压过个体发声者时,公众不禁要问:企业捍卫的究竟是“名誉权”,还是对真相追问权的剥夺?

3933万背后的行业警钟:疫情退潮后,责任不能“解冻”

尽管新冠疫情已成历史,但此案揭示的行业乱象仍令人脊背发凉。倘若伯杰医疗的冷链漏洞坐实,意味着数千万人份检测可能沦为“无效防线”,其后果绝非一纸道歉可以弥补。

当前案件仍在上海市奉贤区法院审理,但公众的监督目光早已穿透法庭围墙。当伯杰医疗的律师在庭上陈述“商誉损失”时,那些曾手握“可能失效试剂”的医护人员、那些因一纸报告改变轨迹的普通家庭,他们的损失又该由谁计量?

真相或许会迟到,但从不会沉默。此案终将超越一企一事的范畴,成为检验后疫情时代企业责任、监管力度与公众知情权的试金石。在这片没有硝烟的战场上,每一份检测试剂都应是生命的守护者,而非利益的牺牲品——对此,法律必须给出铿锵回答,历史终将刻下公正评判。

粤港澳在线

粤港澳在线10000+篇文章

站点 微博

本文来源于网络,不代表粤港澳在线立场,转载请注明出处

返回列表

拓展阅读

阿里云服务器

Copyright 2003-2025 by 粤港澳在线 yga.csrib.cn All Right Reserved.   版权所有